公元1369年,越南陈朝发生了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剧。民间有句老话说好心不得好报,这句话用在一位善良的老农身上再贴切不过。这位淳朴的农民出于善心免费炒股配资,收留了流亡在外的王子长达十二年之久。然而当这位王子最终登上帝位后,不仅没有知恩图报,反而恩将仇报,下令将老农满门抄斩。
这位忘恩负义的君主就是越南陈朝第九位皇帝陈暊。作为第五位皇帝陈明宗的第三个儿子,虽然并非嫡出,但也是身份尊贵的皇子。那么,这位金枝玉叶的皇子为何会沦落到需要乡野农夫收留的地步呢?这要从1369年那场皇位之争说起。
那年,随着陈裕宗驾崩,越南政局陷入动荡。这位先皇在临终前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决定将皇位传给一个与皇室毫无血缘关系的外人。这个幸运儿名叫杨日礼,他能获得如此殊荣完全得益于其母杨姜的美貌。杨姜本是伶人出身,因姿色出众而得到陈裕宗兄长陈元昱的宠爱。虽然陈元昱是陈明宗的嫡长子,但因行为放荡不羁,始终不得父皇欢心。
据史书记载,陈元昱不顾世俗眼光,将已有身孕的杨姜迎入王府。孩子出生后,他视如己出,赐予陈姓。就这样,杨日礼摇身一变成了陈日礼,从私生子一跃成为名义上的皇族成员。但陈日礼的幸运远不止于此。由于陈元昱膝下无子,陈日礼便成了他唯一的继承人。更巧的是,陈元昱的弟弟、当时的皇帝陈裕宗同样没有子嗣。因此,陈裕宗临终前指定陈日礼为皇位继承人。
展开剩余74%这一决定在朝堂上引起轩然大波。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认为此举将断绝陈氏皇族的血脉传承。然而皇室对此置若罔闻,直到陈裕宗驾崩二十天后,宪慈皇太后才出面表态。她认为,既然陈明宗的嫡子陈元昱未能继位,而是由次子陈裕宗登基,如今陈裕宗无后,理应由陈元昱的儿子继承大统。
若以中原王朝的宗法制度来看,这种做法简直荒谬绝伦。但在越南陈朝特殊的禅让制背景下,却也有其合理性。这种源自古代部落的权力交接方式,注重的是才能而非血统。正因如此,陈明宗当年才没有将皇位传给只知享乐的嫡子陈元昱。而陈日礼也正是在宪慈皇太后的力挺下,最终登上帝位,成为陈朝第八任皇帝。
然而登基后的陈日礼很快露出了真面目。他首先将姓氏改回杨,表明自己从未认同陈氏皇族身份。接着便开始大肆迫害陈氏宗亲,企图彻底铲除陈朝皇室血脉,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作为陈明宗之子的陈暊自然首当其冲,成为杨日礼的眼中钉。
为求自保,陈暊仓皇逃离皇城。杨日礼察觉后立即派兵追捕,誓要将其捉拿归案。但陈暊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从偏僻小路成功逃脱,最终流落到一个偏远乡村。长途跋涉使他衣衫褴褛,完全看不出昔日皇子的风采。而当地村民对皇室成员的模样也一无所知,这为陈暊隐藏身份提供了绝佳条件。
为掩人耳目,陈暊伪装成流落至此的穷苦人。村里突然出现陌生面孔自然引起议论,一位老农出于好奇前来查看。当他见到体格健壮的陈暊时,立即想到这是个干农活的好手。老农主动提出收留陈暊,条件是帮忙干些农活。走投无路的陈暊当即应允,从此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
与此同时,杨日礼的暴政愈演愈烈。他在屠杀陈氏宗族的同时,连当初力保他上位的宪慈皇太后也不放过。据《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杨日礼竟派人毒死了这位皇太后。此后他更加肆无忌惮,效仿陈裕宗荒废朝政,沉溺酒色。朝臣们逐渐认清这位君王的真面目——一个心狠手辣的暴君。他们意识到,若让这个外姓人继续执政,陈朝必将走向灭亡。
为挽救国家,大臣们开始寻找流亡在外的陈暊。这项秘密行动风险极高,一旦败露必将招致杀身之祸。但群臣仍义无反顾,足见他们对杨日礼的深恶痛绝。由于陈暊藏身之处极为隐蔽,这场搜寻持续了整整十二年。
公元1162年,群臣终于找到陈暊,并秘密迎回皇城发动政变,废黜了杨日礼,赐其昏德公的羞辱性封号。登基后的陈暊立即清算杨日礼的党羽,如曾建议诛杀陈氏宗族的陈日核等人。然而最令人发指的是,他竟下令将仇报,处死了当年收留他的老农全家。
陈暊为何如此忘恩负义?只因他不愿回忆那段不堪的逃亡岁月。他担心老农一家会泄露他曾经的落魄经历免费炒股配资,有损帝王威严。为抹去这段污点,他选择了最残忍的方式——让恩人永远闭嘴。这个令人心寒的故事,不仅展现了权力对人性的扭曲,更印证了伴君如伴虎的古训。
发布于:天津市银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