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某项目开始竞标配资专业股票投资,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电动伺服机构项目团队带着反复调试过的设备到达北京备战,数日后,竞标结果传来,产品在择优比测中以远超第二名的分数获胜,获得独家配套资格。
“这是我们意料之中的结果,在竞标开始之前,项目团队不断进行设计研发、技术攻关,不到一个月时间实现3轮产品迭代,反复地扫频测试,确保产品万无一失。”航天控制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航天控制是一家研制和生产惯性系统、伺服系统等飞行器自动控制系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2021年,航天控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航天控制生产厂区
一直以来,航天控制坚持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载体,完善创新管理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激发创新动力,多种方式增强研发保障创新成效,这是公司长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秘诀所在。
2012年,航天控制开始了在电动伺服领域的探索,一切从零起步,团队成立了模态、抗振、电磁兼容三个攻关组,连续攻关两年多时间,2015年迎来产品首次试验的圆满成功,同时,在该项目牵引下,公司数字化电动伺服技术水平突飞猛进。
如今,公司电动伺服领域具备从关键部组件到系统及研制的完整产业链配资专业股票投资,经过不断地创新发展,产品已实现系列化、专业化。
“目前,代表性产品有微型集成化伺服机构、高功质比一体化伺服系统、多余度伺服系统、高功率密度高精度伺服系统等,主要特点是采用集成化设计,使系统在最小空间体积内实现大功率输出及高精度控制,满足各类装备使用需求。目前该系列产品已应用于各类装备、无人机、机器人、航空航天等领域。”相关负责人介绍。
航天控制生产厂区
航天控制在电动伺服系统在研发过程中经历了模拟式、数字式、多余度、一体化集成等阶段,开展了高精度数字控制、传感检测、高可靠驱动控制、自抗扰控制、健康管理等系列关键技术攻关。
同时,建立了从驱动控制器、传感器、传动系统等关键部件到整机集成的一体化研制生产体系,中小功率、一体化集成高功质比电动舵机、高过载伺服系统等技术逐步由跟跑转向领跑,大功率电动伺服、双余度电动伺服等技术实现跨越突破。
航天控制在科技创新、技术攻关方面硕果累累。“在通用低成本微型电动伺服技术研究方面,航天控制完成系列产品技术体系梳理,形成配套体系;高过载一体化电动伺服完成超高过载高功质比设计优化、产品通用化设计攻关。”相关负责人介绍。
产品运输
高集成一体化电动伺服系统突破高功质比设计技术,实现国内技术领先;多余度长航时电动伺服技术突破了系统设计、余度管理、故障诊断等技术瓶颈,并在机器人、无人机领域实现应用。
大功率电动伺服技术基于三环高精度控制、关键技术取得突破,逐步实现系列化;交流伺服电动技术完成永磁同步矢量控制、变频调速控制、高压大功率驱动器电磁干扰抑制等技术研究,在多领域实现应用。
航天控制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快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引领性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人才支撑能力、数字化科研生产能力,全面提升和构建公司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强战略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布局,并在装备应用、无人机、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加快产业化布局。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露
编辑 李雪雪
二审 江婷婷
三审 岳振配资专业股票投资
银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